葡萄糖通过小肠黏膜、Na+-H+交换被吸收的过程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。单纯扩散:O2、CO2、NO、CO、N2、乙醇、类固醇类激素、尿素等。(高频)
水分子的跨膜转运属于单纯扩散,氨基酸的跨膜,Na+、Cl-、Ca2+、K+等带电离子借助通道蛋白的介导,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扩散。
兴奋收缩耦联因子是Ca2+ 。骨骼肌中能与Ca2+结合的蛋白质是肌钙蛋白。受体-G蛋白-Ac途径中,催化ATP转化为cAMP的离子是Mg2+。
分布于骨骼肌终板膜上的受体是N受体。
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,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局部电位。
突触前神经末梢递质释放量取决于突触前膜外的Ca2+内流,突触后膜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。
突触前抑制的特点是化学递质分泌减少,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、电位也是降低。
红细胞生成的调节:(1)促红细胞生成素(EPO)-主要调节物;(2)雄性激素。红细胞功能:(1)运输O2、CO2;(2)缓冲血液pH值。(高频)
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评价指标是红细胞沉降率。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会导致血沉加快。(高频)
白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,细胞壁中不含白蛋白。
血小板是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血细胞。血管舒张不属于生理性止血过程。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:血管收缩、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。(高频)
血小板止血生理特性包括:①黏附;②释放;③聚集;④收缩;⑤吸附。
出血时间主要与血小板有关,凝血时间主要与凝血因子有关。
肝素抗凝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而发挥间接的抗凝作用。
心室内压迅速上升达到峰值的时期是快速射血期(末)。
快速充盈期心室内的压力低于房内压,房室瓣开放,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,血液快速由心房流入心室,心室容积增大。
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,0期:钠离子内流。2期(平台期):钙离子缓慢内流,少量钾离子缓慢外流。(高频)
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窦房结,原因是有4期自动去极化,自律性高。窦房结细胞0期机制:Ca2+内流(慢反应自律细胞),3期机制:K+外流。
心室肌普通细胞平台期:外向K+电流和内向Ca2+电流同时存在。
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Ach,心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。
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是稳定快速波动的动脉血压。动脉血压升高时导致窦神经传入冲动增多。
第一秒钟末的时间肺活量相当于FVC的80%。死腔样通气是指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不能充分利用。
肺换气过程中,二氧化碳分压由高至低的顺序是:组织液、静脉血、肺泡气、呼出气。
内主细胞——胃蛋白酶原。壁细胞——盐酸和内因子,内因子具有促进和保护维生素B12(回肠吸收);胃大部分切除术后,内因子减少,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。 粘液细胞——黏液和HCO3 -,能起到保护胃黏膜作用。(高频)
消化道共有的运动形式是蠕动,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: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。
胆汁成分:(1)胆盐(50%),唯一与消化相关的酶;(2)磷脂(30%),乳化脂肪;(3)胆固醇或胆盐,形成胆石;(4)胆色素,Hb分解产物。胆盐在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中起重要作用,可通过胆盐的肝肠循环,刺激胆汁分泌,发挥利胆作用。(高频)
在小肠中,脂类经胆汁酸盐作用乳化分散成细小微团,才能被吸收。
消化液包括唾液、胃酸、肠液、胆汁等。能够消化糖、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液是胰液。
体温一般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。 ①昼夜变动:一般清晨2至6时体温最低,午后1至6时最高,每天波动不超过1℃;②性别差异:成年女子的体温高于男性0.3℃,而且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,排卵前日最低;③年龄:儿童体温较高,新生儿和老年人体温较低;④肌肉活动、精神紧张和进食等情况也影响体温。
体温由高到低直肠、口腔、腋窝。
安静时,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 。运动时,机体主要的产热部位是肌肉。
正常体温:直肠为36.9~37.9℃,口腔为36.7~37.7℃,腋窝为36.0~37.4℃。体温调定点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——视前区-下丘脑前部(PO/AH)。正常人中枢温度高于体温调定点时,体温中枢的调节作用是降低产热,加强散热。体温升高属于过热的情况是中暑。人的体温存在性别差异,正常男性的平均体温一般较女性约低0.3℃。皮肤散热方式有辐射、传导、对流、蒸发。当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,蒸发为人体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。疟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致热原使人体体温调定点上调,从而引起发热。(高频)
肾小球滤过率是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。正常成人的肾小球滤过率平均值为125ml/min,肾小球滤过液的总量达180L。 滤过分数是指肾小球滤过率/肾血浆流量。
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。有效滤过压=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-(血浆胶体渗透压+肾小囊内压)。(高频)
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。
水利尿:大量饮清水后,体液被稀释,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,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合成释放血管升压素(抗利尿激素,ADH)减少或停止,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,尿量增多,尿液稀释,称水利尿。
激素种类:①蛋白质和肽类激素。主要包括下丘脑调节肽、胰岛素、降钙素、胃肠激素、腺垂体及神经垂体激素、甲状旁腺激素等;②胺类激素。主要为酪氨酸衍生物,包括甲状腺和肾上腺髓质激素;③类固醇激素。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性腺激素。胆固醇的衍生物——1,25-二羟维生素D3也归为固醇类激素;④脂肪酸衍生物激素,如前列腺素由花生四烯酸转化而成。
激素的作用方式旁分泌、自分泌、神经分泌、远距分泌。
幼年时腺垂体功能亢进可引起巨人症
决定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因素是 T3和T4的负反馈调节 。
幼年时缺乏甲状腺素可引起呆小症,如:患儿逐渐出现皮肤苍白且伴有鳞屑,口唇增厚,口常张开流涎。血清T3、T4均降低,可能是先天性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呆小症表现。
成人摄入食物长期缺碘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。
幼年缺少生长激素可引起侏儒症。
甲状腺激素是调节产热活动的最重要体液因素,能促进骨的生长、增加组织器官产热、对糖代谢呈双向性、促进神经元分裂。